
火烘鱼原产于宁国市西津河上游,已有700多年历史,早在元末明初,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宁国征战期间食用后,赞不绝口,后列入贡品,至明清时期,火烘鱼从此走上达官贵人的餐桌,从此声名远扬。
1999年国家重点工程—港口湾水库建成后,广大库区移民立足当地资源,发展生产,于2010年11月成立盛园火烘鱼产销专业合作社,将火烘鱼推向大市场。合作社成立后,大力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,发掘传统文化,立足原始工艺,保护生态资源,狠抓产品质量,将火烘鱼产业做大做强。
截止2011年底,合作社建成15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,2000平方米的火烘鱼生产车间,一条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及化验室、冻库等配套设施,合作社机构健全,管理制度规范,获2011年宣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,并被评选为宣城市农业合作社示范社;宣城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佳示范社,获2012年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。获得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,中国徽菜绿色原料基地,“青龙潭”牌火烘鱼被评为安徽名菜,在首届“安徽(宁国)乡土徽菜美食文化节”上获得”乡土特色食材金奖”并被录入安徽省农业产业化会议菜谱,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得到入会专家的一致好评,2011年9月23日—25日在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,合作社参展的火烘鱼系列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。
合作社成立后,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,购置了电脑及传真设备,建立了网站, 宣传合作社,拓展鱼产品的销售市场,扩大合作社影响,先后在安徽农民合作社网宁国新闻,皖南晨报,安徽信息资讯等刊物和网站上发表文章信息。
到目前为止,合作社成员由原来得115户发展到432户,带动库区周边五个乡镇1300多户移民,实现销售收入530万元,盈余110.5万元,入社成员与非成员相比,户均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